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研究“数智化”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与实践,管理学院于12月26日举办了以“数融万物,智引未来”为主题的“数智化”研究性嵌入专题研讨会。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副校长周沛教授、西南大学商贸学院副院长韩毅教授、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副主任张波编审、湖北恩施学院财经政法学院院长张高胜教授、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教务处处长禹华平副教授,百智享南京分公司总经理王逸飞先生、重庆分公司销售总监王晨女士、重庆分公司运营经理毛开莹女士,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校长助理双海军教授、校长助理吴静、教务处处长王璐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陈滢生副教授、计算机工程学院副院长孙宝刚副教授及管理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姚海虹主持 。
会议伊始,管理学院院长邓旭升致辞。他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各位领导和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学院以“研究性嵌入”为学院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融入“三全育人”、党建学工、思政教育、科学研究、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效果;近几年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蓬勃发展,为学院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挑战;他希望通过此次专题研讨,各位专家畅所欲言,为学院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把脉寻诊。
主旨发言之一,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刘风云副教授以“以数智化转型为契机,引领学院教学新升级”为主题,将传统教育与转型中的高等教育相比较,指出学院可以通过“党建教学融合化、教育教学研究化、教师视野国际化、实践教学真实化、教学改革数智化”来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发展。她提出,学院教育教学的“数智化”转型的趋向是“变”,对学生的培养要从单一泛化式教育向个性化培养转变,教师的素养要从传统教育素养向数字素养拓展,教育教学时空要从物理空间向跨时空多元交互转变。在变化的同时也要坚守“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角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三个“不变”。此外,她还分别从学生、教师、学院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转型路径。
邓昌福副教授就刘风云的讲解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他用“多了一份数融万物的风采,多了一份爱校爱院的情怀,多了一份与时俱进的期待”三句话点明了此次会议的主题。针对刘风云提出的问题,邓昌福认为“深刻认识学院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明确实现了学院目标的可操作性,积极推进了教师国际化事业的多样性,努力探讨了数智化转型的前瞻性,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新时代党建思政的引领性”。他表示,关于如何实现数智化转型与我校的应用型大学的融合在理念和思想上还需更新;需要在手段和方法上不断完善,方可实现全方位融入数智化转型;学院需要在体制和机制上加强,支持、推动和保障年轻教师学习、理解、熟悉并且应用数智化。
双海军教授就刘风云的分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数字化”到“数智化”转型是一个机遇,也是新文科发展形势下的必经之路。他将数智化、智能化比作生活中的家具,强调了其必不可少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实现数智化转型的问题,他提出学院要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从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方面着手,实行多专业、多学科的跨学科改革和合作,不断引进数智化方面的人才。同时,他还建议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合作开设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以实现数智化的转化落地。最后,他强调,在未来数智化建设中,学生应该主动领悟数智化的奥秘,提升数智化素养与能力,自然与社会接轨。
韩毅教授表示,此次研讨会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延伸,是将“数智化”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新文科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教育战略的具体落实。他认为,“数智化”抓住了当前时代最根本的变化,解决了当前的一些问题,也紧紧抓住了当前专业建设的要求。同时他也指出我们应将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贯穿到我们整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科学应变。他强调要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如“变”与“不变”的问题,如“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区别和学院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底层逻辑和脉络路径。
主旨发言之二,张春喜老师从《ERP供应链管理操作实训》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进行数智化分析,分别从一流课程建设思路、一流课程建设历程、项目调研、ERP供应链管理逻辑分析、一流课程内容模块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线上资源建设、教材建设、针对核心问题教学设计、特色1-SAP软件的高端性以及教学效果反馈-学习大数据等11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他认为应将“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与社会应用实践相结合”贯穿课程设计始终,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和盲区,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流程化的操作实践,加强培养学生的实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陈扬副教授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他认为,张春喜的实训课程操作设计符合“教学、科研、实践”三足鼎立的发展思路和“校、企、社、研”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架构,在教学板块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学生学习效果检验等方面都融入了数智化的理念和方法,将带来更多“数智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张高胜教授认为此次“数智化”研究性嵌入抓得很准,也很及时。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新一代科技革命,对社会产生了颠覆性改变,新技术带来的新职能、新职业、新技能要求高等教育主动转型,学院因势而导,因势而变,体现出了管理学院的责任、担当和眼光。他还向学院分享了湖北恩施学院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的工作思路及成果,并对管理学院在做“数智化”人才培养时应如何“落地”以及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给出了详细建议。
主旨发言之三,谢莎老师借助“数智化”和旅游大数据为研究背景对数智化背景下《旅游大数据》课程建设与实践进行了汇报,她以《旅游大数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为切入点,点明《旅游大数据》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思维,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旅游大数据”进行课程建设,讲解了如何运用现有研究来建设和如何进行有效的实践、反馈、验证和修改。
张波教授针对谢莎的汇报发表看法,他认为“数智化”最重要的体现在于“落地、落实、落细”三个方面。他表示,“数智化”最核心的就是紧扣重庆发展,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践行知行合一,教师要将“数智化”思维传递给学生,将“数智化”与学科竞赛牢牢结合,“以赛为练、以赛为学”推动落地,建立“数智化”研究中心、完善“数智化”课程体系、推动“数智化”实习实训等。
主旨发言之四,彭桢真老师就《python》数据分析实训课程建设与探讨展开汇报,她介绍了该课程以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为开设背景,课程设计立足行业需求,正逐步向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新兴智能化技术靠近。在课程教学方面,她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习题练习,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和脚本运行能力;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采取了相应措施积极应对。
禹华平副教授表示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了全面普及化的教育阶段,教学形式应顺应时代的要求,重点强调如何提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将“数智化”的思维引入到python课程中以及如何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当中。
田桂瑛副教授高度赞扬了彭桢真开设的《python》课程,她表示,该课程完美体现了数智化时代的进程以及学生对“数智”的需求,也是对年轻老师的历练与挑战,从C语言到SAP、Python课程的开设,体现了在数智化时代下教学的“变”与“不变”,顺应了新时代的需求,她坚信在老师、领导的共同努力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会议最后,周沛教授总结发言。他认为此次研讨会“数智化”的主题非常前沿,有超前意识,也有现实分析,将教学、科研、实践和管理等工作有机联系和融合,有着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管理学院在召开若干次研讨会后,营造了很好的学术氛围、研究氛围和实践氛围,各位主旨发言和嘉宾点评都很精彩,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素养、宽阔的科研视野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还指出,针对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点,把“数智化”结合到教学、科研和实践中,提升教研能力,增强实践效果,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和社会岗位的需要,整个过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亦能促进人才培养更上一层楼。此外他谈到,教师应不断学习,将“数智化”与党的建设、教学管理、科学研究、课程建设结合在一起,引领学院发展。
本次“数融万物,智引未来”专题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一方面积极贯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指明了学院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我院教师深刻把握“数智化”时代高等教育转型的基本逻辑和应有遵循。
(通讯员/李明襄)